“不要乱扔垃圾!”近日,海淀区东升镇观林园小区,一位赶着上班的年轻人正要把一袋厨余垃圾丢进厨余垃圾桶,刚掀开桶盖还没松手,垃圾分类亭里传来语音提示。年轻人有点儿不好意思,他打开塑料袋,把厨余垃圾倒进垃圾桶,又把塑料袋投进灰色的其他垃圾桶。(12月21日《北京日报》)
这是一款会说话的智能垃圾分类亭,只要有人来倒垃圾不仅能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还能监督垃圾分类是否标准规范,并做出必要的提醒,而且垃圾桶满冒了,还会通过系统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智能、智慧化的垃圾分类设施逐渐应用到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全过程,让垃圾分类更加精细、规范。
可以说,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人尽皆知,特别是随着各地垃圾分类的推广,许多人都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但是垃圾分类是一件较为繁琐的事,有不少人因为愁麻烦而不进行分类,或者不按要求分类。为此,许多地方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大都规定垃圾投放时间、安排专人在垃圾桶前值守,但是值守的人难以保证24小时在岗,往往有些不自觉的人就钻值守人员的空子,乱扔垃圾。而用上智能垃圾分类亭可以24小时在线,不仅解放了盯桶的人力,还能监督垃圾投放人员,有利于居民形成按标准进行垃圾投放的自觉性;对于那些确实不自觉不按标准投放的人,智能垃圾分类亭还可通过人形识别进行溯源,由社区工作人员定向上门宣传、并按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如此,就有力提高了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如今,智能垃圾分类设施不仅用在了垃圾的分类、投放上,而且垃圾的储存、转运也有使用,实现了垃圾分类的智能闭环。比如,海淀区使用的收集厨余垃圾的垃圾桶也很智能,每个桶上都有唯一的身份识别卡,每天桶里收集了多少厨余垃圾、分类得好不好、上了哪辆车被运走、运到哪儿去,全程都有记录。而且转运垃圾的车辆也有唯一的身份识别码,什么时间、在哪个小区、收集了多少桶垃圾、走什么路线、去了哪个终端,全程也有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根据垃圾桶识别的信息,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坏,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而且有力增强了垃圾转运人员的责任感,而不至于出现“垃圾分类投放、混合转运”的问题,有效保证了垃圾分类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事实上,以前就有地方非常严格的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但居民分类投放了,在转运时还是混成了一块拉走。这样,居民就认为自己费心劳神,做得是无用功,也就不再进行分类。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强监管,不管是智能还是非智能垃圾分类,都要做到垃圾分类的前端和末端一个标准,确保彻底分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的目的。
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垃圾分类的人力压力和人工成本,还实现垃圾全品类、全行业、全过程监管,必将有力推进垃圾分类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提高垃圾分类的成果。但话又说回来,再智能的设备都需要人去操作,出现问题需要人去落实,因此作为垃圾分类链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切实提高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智能技术才能真正助推垃圾分类。
上一篇:新深度|垃圾分类,南京准备好了吗? |
下一篇:垃圾分类督导员的“三字诀” 每天他们说得最多的三个字是“减、控、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