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济南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里混着扔、随时扔是常态
浏览: 发布日期:2021-03-26
《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这也标志着济南正式进入垃圾分类时代。
前期,济南已经先行打造76个示范街道、588个示范社区。如今距离《条例》正式施行只剩月余,济南人的垃圾分类是何情况?居民日常投放垃圾是否做到分类?记者为此进行了探访。
四小时来了十余人
分类垃圾日清运量半年涨3倍
3月10日7点未到,济南市中区乐山小区,54岁的“督桶员”邵士林,来到小区门口的垃圾分类亭,打开了厨余垃圾桶桶盖上的铁锁。
2019年,乐山小区作为市中区的亮点示范小区,率先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试运行。
垃圾分类要定时定点投放,每天7—9点、17—19点是固定投放时间,这也是老邵的上岗时间。
乐山小区督桶员老邵
“大姐,厨余垃圾倒进绿色垃圾桶内,垃圾袋得丢进其他垃圾桶内”、“废纸盒得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有害垃圾是红色垃圾箱,一个月投放一次”……每天,老邵的职责就是监督并指导居民如何精准投放垃圾。
此外,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对市民错分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投掷到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往往掺杂了餐巾纸、塑料袋等非厨余垃圾,老邵发现后,便会用挑子将其“归类”分拣。
“有的人分得乱七八糟,还有不分的,自己就帮着再分分,但整体趋势是分的人越来越多,分得也越来越好。”当了四个月“督桶员”,老邵如此感受。
10日的两班岗,老邵挺清闲。两个时间段内,10多位市民来他的分类亭投放垃圾。这些市民大都是中老年人,而且都是老邵的“老熟客”。
对于这些居民投放的垃圾,老邵很放心,只是简单一看,便予以“放行”。“毕竟,四个月跟他们讲解了很多次了。”
“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来找我咨询垃圾分类的事。”从入户上门宣讲到居民主动前来咨询,乐山小区社区网格员侯宇明显感觉到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提高。
侯宇介绍,眼下乐山小区垃圾分类亭的厨余垃圾日清运量能达到300多公斤,远高于一开始的100多公斤/日,“以前的100多公斤还来自工作人员的上门回收”。
投放时间内无人开锁
哪个桶开着投哪个
与乐山小区一样,济南南部一社区也是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那么其效果如何?
11日,记者来到该社区。该社区设有4处垃圾分类亭—11号楼楼前1处,21号楼旁1处,3号楼旁1处,4号楼楼旁1处。
垃圾分类亭上的信息十分完善:垃圾分类的各级负责人,垃圾分类亭昨日、本月、上月的清运量……其中3处还配有专门的督桶员。
不过,与乐山小区不同的是,该社区的垃圾分类亭内虽已设四个垃圾桶,但每个亭外都会额外放置着一些垃圾桶,少则三个,多则十个。
济南南部一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内的四处垃圾分类亭的分类情况
这也就意味着,该社区每处分类垃圾投放点的垃圾桶不少于7个。如,11号楼楼前的分类垃圾亭内,亭内四个垃圾桶,除灰色垃圾桶外均上锁,但亭外另外放置着三个未上锁的灰色垃圾桶。
11日,7点已过,督桶员上岗时间已到,但11号楼楼前的分类垃圾亭内并无任何动静。锁着的垃圾桶无人来开锁,更未见督桶员。
7点半开始,11号楼楼内的上班族、学生族开始行动,他们下楼时往往都会顺手提着一袋垃圾。两个桶盖敞开的灰色垃圾桶颇受他们欢迎,八点半左右,两个垃圾桶已经“吃饱喝足”——塑料袋、果皮、废纸、剩饭剩菜等垃圾堆了满满两箱。
另外3处垃圾分类亭也大抵如此。11日7—9点、17—19点,记者往返上述四处垃圾分类亭多次,均未见相关督桶员的身影。
没有监督指导,社区居民分类投放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一袋扔”、“哪个桶敞开着,扔哪个”成为常态。
标着“示范小区”的牌子
居民却都混着扔、随时扔
垃圾分类投放设施的完备,才是市民有效进行垃圾分类的前提。
彭先生在济南佛山街一社区住了20多年。最近他发现:垃圾分类在小区内很流行,四类垃圾该如何扔、垃圾分类的好处等诸如此类的常识科普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小区而且还被列入了“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小区”。
看到这些科普常识,结合自己倒垃圾的现状,老彭挺困惑,“单元楼楼前只有两个垃圾桶,怎么盛放这四种垃圾?怎么让大伙分类?”
10日,记者来到该社区。该社区的垃圾分类亭皆为两个垃圾桶设计,并未像上述两试点小区那样,找到四类垃圾分类亭;小区主干道张贴着多块“您已进入,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小区”宣传牌,牌上标着投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10点、晚上6点—8点。
中午时分,未到规定的投放时间,但不少居民仍照常投放垃圾。这些垃圾桶中的垃圾五花八门——除了常见果皮、菜叶、塑料袋,有时候还看得到玻璃、小木板等。
即便只有两个垃圾桶,也能做到干湿垃圾分类,但老彭发现这也很难。
以老彭为例,老彭家有四个垃圾篓,客厅、餐厅、厨房、洗手间各一个。客厅、餐厅的两个垃圾篓主要收集瓜子皮、废纸等干垃圾,菜叶、瓜果皮及剩饭菜等湿垃圾则倒在餐厅、厨房里的垃圾篓,洗手间主要是卫生纸等。
“大家都是混着倒,我自己分类,有啥意义?”干湿垃圾分类坚持了没多久,老彭便放弃了。
“都知道垃圾分类,可都是混着扔。”看着“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小区”的牌子,该社区一名环卫工说,仅自己片区就有40多个垃圾桶,每日清运3次,每天需要清运30多桶垃圾,而这些垃圾全都是“混着扔”。
嫌分类垃圾桶远
鲜有居民舍近求远
10日19:05,乐山小区,华灯初上。迎来一波饭后扔垃圾的高峰后,老邵锁上垃圾桶上锁,准备下班。
“垃圾不但要分类,而且要在规定时间段内才能投放。”老邵说,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垃圾分类督导员才会“解锁”垃圾桶。
“不少市民不理解,但锁上也是现实之举。”老邵坦言,垃圾桶不锁容易乱投误投,“不只是加重了我们做二次分拣的工作量,也不利于垃圾分类的末端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设有垃圾分类亭的社区,垃圾分类亭的辐射范围也十分有限。
以上述济南南部社区为例,22号楼距离21号楼前的垃圾分类亭仅有10多米,但居民往往图方便,就近将垃圾扔在了楼门前的垃圾桶。更别说,离着此处更远的其他单元楼了。
11号楼处的垃圾分类亭也是如此。该垃圾分类亭位于1单元楼楼门口,但离着10多米远的3单元楼门口,还配备着两个普通垃圾桶。
“楼门口就有,为啥还跑远路?”、“楼门口扔垃圾不用分类,不更方便吗?”、“扔垃圾干嘛还要舍近求远”…这是3单元楼的众多居民的“扔垃圾”常识。
即便是乐山小区也存在类似情况。对比单元楼楼前的普通垃圾桶,社区的四处垃圾分类亭,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自己哪有功夫去分。”乐山小区3号楼的王女士坦言,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是好事,但具体到自己家里,自己要带孩子,还要做饭做家务,没有精力做到对垃圾精准分类。提到5月1日即将实行的分类管理条例,王女士也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