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江西南昌求学,甘肃庆阳小伙儿尚一感叹,“校门口的绿化带比家乡的马路都宽”。可一回到宿舍,他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因为宿舍和所在楼层的公共垃圾桶挨得很近,垃圾桶常常满得溢出来,夏天臭气熏天,老鼠、苍蝇、蟑螂也常常在附近出没。
为了垃圾桶的事,南昌大学2015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这位理工男动起了脑筋,当时他没想到,他后来做的是一个超前的项目。
2020年9月,南昌大学主校区开始逐层撤除楼道内原有的垃圾桶,在学生公寓楼下铺设四分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并将环境信用体系接入学校管理系统,要求学生垃圾下楼、实名分类投放。这些四分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由南昌大学“叶子再生”创业团队研发设计运营,能够一步到位解决“你是谁”“你扔的是什么垃圾”和“奖惩兑现”等多个难题,团队创始人正是尚一,成员都是来自南昌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
理工男对垃圾桶动起脑筋
尚一入学那年是2015年,当时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行垃圾分类。逐个楼层查看情况后,尚一发现垃圾桶之所以很快满溢,是因为可回收的纸箱和塑料瓶占了大部分体积。但有人前脚刚扔了一个纸箱,后脚就有人扔上一桶泡面,被汤汁污染的纸箱也失去了回收价值。垃圾混合投放,不仅容易交叉污染,也让清运垃圾的保洁员很头疼。
2017年9月,尚一组建了“叶子再生”团队,针对“垃圾回收”问题展开调研,调研结果发现,仅80个宿舍一天就能回收约3麻袋的可回收垃圾。团队焊制了装可回收物的铁框,每层的公共垃圾桶旁都放一个,基本两天就满了。
2017年年底,团队向同学众筹了4万元,又从各自父母那里“借”了6万元,凑了10万余元,研发制作了第一批60个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箱。只需关注“叶子再生”微信公众号,进入小程序注册登录,投放前扫描箱体上的二维码,将可回收垃圾放入回收箱,后台就会根据投递重量积分到用户小程序中,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
他们的设想很简单:60个垃圾回收箱在试点宿舍楼的每一层都放一个,可以请学校的自强社和志愿服务协会来帮忙进行回收的工作。但是新生产出来的回收箱有一些挥发性味道,有同学投诉。这时学校也开始倡导“垃圾下楼”,垃圾回收箱只好放在宿舍楼下,这样一来,只需要27个回收箱就够了。
剩下的33个回收箱只好堆在仓库里,他们曾经想办法改造后投入周边学校或者社区,但是费用太高了,只能作罢。
顶着压力做“四分类”
当时,“叶子再生”只有积分商城这一套奖励措施,回收箱也只回收可回收垃圾,不能一次性处理完所有垃圾,因此使用的人并不多。尚一和团队成员只能通过上门回收、举行环保活动等方式拉动学生参与垃圾分类。
也就在这时候,团队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出现分歧。尚一认为,第一代的垃圾回收箱只能叫做“无人废品回收机”,算不上完整的垃圾分类。市场上的公司基本都是在做“无人废品回收机”,这是容易的事,并没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尚一认为应该做全品类垃圾回收,“我希望可以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只有对社会有价值,我们才可能有真正的商业价值,才能走得更远”。但有的团队成员认为如果做全品类回收,不仅没有同行可以参照,还将面临较大的经济风险。经过了近一周的激烈辩论,3个人离开了团队,留下的5名成员最终选择了“社会价值”,“这件事总有人要去做,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尚一说。
2018年下半年,“叶子再生”开始做全智能化四分类垃圾箱。“四分类垃圾箱也是分阶段做的,考虑到运营难度,我们先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做成了智能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仍用普通垃圾箱。但是我们发现,如果非智能化,垃圾分类就形同虚设,大家仍然乱扔。所以在2018年年底我们就着手做全智能化的四分类,每个类别都需要实名认证后才能开启箱门进行投放”。
由于运营难度较大,第一代四分类垃圾箱只做了两台,主要是做初步尝试,资金用的是第一批垃圾回收箱运营产生的收益。
“四分类并不容易。说实话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四分类是三个成本 一个收益,完全依靠市场行为的话,可回收的收益尚不足以覆盖其他几个类别垃圾回收的成本。而且当时市场上也并不重视,如果做推广是要支出推广费用的,这样就不具备可持续性。”尚一坦承,做四分类的那一年,他们的压力非常大。
毕业那年迎来转机
2019年6月,尚一面临本科毕业。转机也在此时到来。
当年6月,住建部等部委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等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7月,“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在上海逐步落实垃圾分类。市场迎来了一次风口,不少高校、社区向“叶子再生”团队抛出了橄榄枝。
“‘上海模式’要求定时定点投放,适应性低,依靠志愿者人工监督检查费时费力,人力成本高,难以持续。”尚一认为,要真正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必须做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
为了专心做这个项目,尚一放弃了学校的保研。最初对他们持怀疑态度的家人也开始全力支持他们的项目,这次团队成员向家人筹集到了100万元。
2019年11月,“叶子再生”团队优化升级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箱。结合南昌大学环境管理要求,“叶子再生”开发出实名制、全品类、无人化监管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回收箱内自带满溢报警、杀菌除臭等装置,不限制投放时间。
“你只管分类投,我负责分类运。”这是“叶子再生”团队的员工风采墙上写的一句话。“如果前端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三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后端的分类处置就无法高质量的进行”,但是谁来保证并维持分类正确,谁来调度清运车,这就需要弄清楚“我”这个角色的分工。
“叶子再生”团队的研发人员占勇告诉记者,“我”相当于控制所有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智慧大脑,是智能分类系统的中枢神经。
当垃圾桶满溢了,“我”提醒后台人员清运;当用户投递可回收垃圾时,“我”利用抽样分析判断用户分类是否正确,及时保留电子痕迹;当用户投递错误时,“我”用算法分析以往投递行为,判断用户是偶然犯错还是经常犯错,再来决定是否扣除用户的个人信用分,以及用户是否需要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垃圾投放后,后台自动生成投递记录,学生分类正确或错误,都会收到相应的语音推送和短信提示。
当垃圾回收箱满了,后台就会收到满溢报警,派相应专车进行清运。针对可回收垃圾,“叶子再生”团队还在南昌大学校内设立了中转站,可以实现快速分拣,直接送达造纸厂等各类回收厂。
绑定学籍 科学奖惩
为了打破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很麻烦的刻板印象,志愿者在学生宿舍张贴垃圾分类指南,“叶子再生”公众号、App,甚至垃圾桶(宣传栏)上也都有相关简介,团队成员还挨个宿舍入户宣传,向每位同学讲解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参与垃圾分类。他们还拍摄了垃圾分类教学视频在学校的各个平台上推送,大量诙谐有趣的视频在校园里广为传播,打消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抵触情绪。团队还给每个宿舍免费赠送垃圾袋,并且通过1积分换购等形式,让同学们真切地兑换到礼品,形成正向反馈。
南昌大学对这个“叶子再生”项目全面开绿灯支持,学校将环境信用体系接入学校管理系统,把个人环境信用分纳入学生考评,依靠后台各类投递数据,“叶子再生”团队和南昌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工作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形成了《学生宿舍垃圾分类奖惩规定》初步方案。
南昌大学要求学生统一下载“叶子再生”App,进行实名注册认证后,环境信用体系就和学生学籍信息进行了绑定,系统可以精准识别“谁投递”,垃圾分类正确与否,直接和学生的奖助学金等挂钩,个人环境信用分降低到一定数值,除了降低本年度奖助学金等次,学生还会被要求参加垃圾分类培训班并进行考试。而多次进行垃圾分类且分类正确的学生,奖惩规定中也有相应的奖励、加分。
如何保证系统能公正裁判?占勇告诉记者,一是通过提高抽样检测率,回收点的分类反馈越来越精确,可以回答“分类是否正确”;二是通过算法搭建行为评估体系,可以争取公正的奖惩行为;三是所有投递行为可溯源,用户可以申请“重新裁判”。
尚一表示,“企业没有执法权,学校的这套考核办法对学生垃圾分类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科学奖惩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在系统的引导、学分的压力下,校正自己的投递行为”。
2020年8月,南昌大学将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写入入学须知,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送达新生手中。一些大一新生入校前就准备了进行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和垃圾袋。
中转站的回收箱清运员李嘉良观察到,随着智能垃圾回收设备的运营,每天到中转站的可回收垃圾越来越多了。智能垃圾回收设备投入使用4个月就回收了近150吨可回收垃圾,相当于30头成年大象。
上一篇:让城市更精致!垃圾分类“环翠模式”引领生活新风尚 |
下一篇: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 居民自制家庭分类垃圾桶既实用又方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