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汛桥街道竹园童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现有村民1855人,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达2500余人。竹园童村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智能化,首创农村智能AI垃圾识别设备,集成人脸及芯片识别、重力感应、智能分类、数据分析等系统功能模块,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之力,建立了一套“一图一码一体系”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优化管理资源,切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智能化设施:
智能亭智能车
自今年9月起,在竹园童村的美丽乡村小区内,两个智能垃圾分类亭成为了当地村民眼中的一道风景。一位正在倒垃圾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他来倒垃圾,只要把类别分好,丢进相应的垃圾桶,现场的一切情况就立即传到了村里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做得好有积分奖励,做得不好,手机上就会传来提醒信息,同时也会显示在户外电子屏上。
这两个智能AI垃圾分类亭是一款开放式的垃圾分类亭,利用视觉识别、重力感应等技术,它能够根据人脸识别功能并根据垃圾重量的变化自动检测新丢入垃圾桶内的垃圾,重力智能感应装置检测到有垃圾投入后,启动AI摄像机对垃圾进行图像抓取,系统将AI识别投入的易腐垃圾是否符合分类要求,并将识别的结果及投放村民的信息,通过物联网上传到服务中心智能监管平台,完成用户的垃圾投放数据登记。村民投放垃圾后,分类结果便实时实名展示在分类亭显示屏上,对分类投放不准确者进行实时手机短信提醒。
除了小区化住宅,对那些散居的村庄住户,竹园童村因地制宜引进了智能分类车——人工移动智能易腐垃圾收集车。由收集员通过智能秤扫描每户户外分类桶芯片,根据预先设置好的“一户一码”确定户主信息,并启动摄像头智能拍照,自动判别投放的易腐垃圾是否分类准确,同时将分类识别结果的各项信息与投放村民信息通过互联网上传监管平台,分类准确的实时给予村民相应积分奖励。
智能化管理:
实时化公开化
竹园童村智能垃圾分类的“大脑”就设立在这个名叫“垃圾分类一站式服务中心”里,服务中心的管理员周妹华告诉记者,这套智能化系统是委托专业的信息公司根据他们村的实际情况开发的,总的来说就是“一图一码一体系”。
“一图”即网格图。竹园童村将全村共划分9个生活垃圾分类网格。村干部党员代表为网格长,督导员对网格内村民及外来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督导,督导员日常巡逻网格内分类准确与否,投放点是否及时清运。
“一码”即荣誉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实现村民一户一码,让每个垃圾桶上都有了“身份证”,分拣员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对每户村民生活垃圾进行拍照并进行AI识别,收集的数据经物联网传输到智慧平台存入相关住户档案,通过云端收集数据对垃圾分类按积分高低给每户建立一套荣誉档案。分类亭也是同样的原理,把抓取的图像自动判断、实时上传、大屏显示。
“一体系”即涵括了各项指标数据的智能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日评、月结、年评三个层面:当日数据即时上传即时公布即时存储;月度数据综合后村民有凭积分多少,到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小超市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如食用油、洗涤剂等;年度数据经过综合,成为村民家庭参与村级荣誉评选的基本条件。
“一图一码一体系”构成了竹园童村完善的垃圾分类考核闭环,通过智能化垃圾分类设备,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成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投递、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清运。
智能化治理:
新思维新风尚
智能垃圾分类不仅有力地推进了竹园童村的环境面貌改善,也极大地改进了村民的生活习惯,一种爱干净、讲卫生的文明新风尚已经蔚然成风。
村民莫杏千很满意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他说,现在只要走到分类亭,桶盖就会自动开启,不用接触垃圾桶,倒完垃圾后还可以在里面洗手,功能齐全,很人性化也很温馨。这个垃圾桶红外线自动开盖系统还是村干部童国春根据村民的需求自己研发的,分类亭加装的洗手台也是根据村民要求附设的。莫杏千笑着说:“咱们竹园童村有这么高档时髦的垃圾分类亭,想不讲卫生也难了。”
移动垃圾收集员王阿四也发现,以前她走村串户收垃圾,人家都不怎么待见,现在只要她的车一开到,往往会有村民出来再次核准或者询问自己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村民现在真的当回事来对待了。”王阿四说。
竹园童村外来租住人员的卫生状况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他们中任何一个不讲卫生的举动,就会把村里好不容易整治干净的村容村貌“打回原形”。现在,有了智能垃圾分类,出租房也纳入了对房东的考核,这使得房东在出租时把垃圾分类作为条件打包签下合同。一位在附近打工的租住人说:“现在我们也开始垃圾分类了,否则房东不租给我们了。”
村党总支书记童妙来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要求村民这样那样的,基本上都是口头上号召一下,往往应者寥寥,智能垃圾分类却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智能设备的“大公无私”、“时刻紧盯”,也在于考核的公开严谨。
采访后记:垃圾分类是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的一件“关键小事”。竹园童村在这件“关键小事”上肯动脑筋、肯作投入、肯花力气,通过智能化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无疑是踩上了基层“智治”的节拍,顺应了“数字赋能”的发展方向,从另一个角度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杨汛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在竹园童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推广他们的做法,从而更好地抓实基层治理。
上一篇:南京垃圾分类“满月”追踪②|选址难过“选美”,分类亭落地不易 |
下一篇:为什么在社区推广智能垃圾分类房及智能垃圾分类亭? |
|
|||||
|